Page 17 - 网络电信2021年10月刊下
P. 17
需要,建立网络通道,满足各大数据中心间的连接需要;第 层次化、承载高效化、管控智能化、性能优质化的全国一体
二阶段,丰富数据中心节点间的路由,增加各节点的链路出 化算力网络。
口方向,以及节点间的连接方向,提高网络连接效率;第三
阶段,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超高速系统实现大数据中 参考文献
心的快速、大容量和高带宽连接;第四阶段,实现网络智能 [1] 王建明,唐利莉.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方案分析
化管控,高效、智能运维。通过网络持续演进最终建立网络 [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8(9).
十四五开局之年抓创新 | 中国联通:“四天”系统构建数字化转型新底座
风起云涌的数字时代,基础电信企业如何实时响应并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唯有高度协同,极速调度并整合资源,实现内部
高效能治理,方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近年来,中国联通坚持自主研发,走IT集约化之路,通过艰辛探索,终于打造出以‘四天’(天宫、天梯、天眼、天
擎)系统为核心的智慧运营中台。”近日,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院长耿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联通正在“上天宫、
进天梯、看天眼、用天擎”,实现了“全业务一点对接,全国落地;全客户一点营服,全网触达;全云化统一架构,全面上
云”,IT集约化红利充分释放,助力全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
不忘初心,坐热“冷板凳”。自主创新是中国联通“四天”系统最靓丽的名片。耿向东向记者介绍说,中国联通从2013年
起就开始走IT差异化之路。“四天”系统就是在中国联通集团指导和支持下,借鉴中国高铁经验,基于cBSS集约化建设积累的
实践成果,通过与国际前沿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行开创性探索和建设,为中国联通IT集约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四
天”系统对内支撑4.1亿联通客户,对外服务多家政企客户,并获得了国际国内多个行业奖项。“四天”系统不愧是中国联通
践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成果,更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与智慧同行”的直接体现。
基础电信企业此前的IT支撑系统属于烟囱式的,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处室都会构建一套独立的、垂直的系统,调用一项数据
或应用难上加难,流程断裂、数据割裂问题明显,对整个集团而言,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调度效率。正是在这样的
大背景下,中国联通决定走IT集约化之路。
记者了解到,“四天”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经历了异常艰辛的历程,情势危急时险些半途夭折。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团队经受住了考验,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经过半年的艰苦研发,采取典型IOE架构的系统初始版本上
线。
“万万没想到,与业务系统一对接就问题频频,第一个月出现80多次大大小小的状况。当时很多人都提出,该系统不适
应全国集中生产、集中运营的要求,强烈质疑系统的可用性以及进一步迭代升级的必要性。”耿向东回忆道,好在集团全力支
持自主研发,研发团队也顶住压力,遇到问题连夜解决问题,再大的困难也迎难而上。“传统的IOE架构无法做到水平扩展,
只能垂直扩展,但垂直扩展有天花板,难以满足全国统一的系统。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分布式架构。同时下定决心,
一定要打造自己的云平台,以及独立的生产体系、能力开放体系和研发过程管理体系。”如今,这些当年定下的目标已基本实
现。
天宫系统2015年开始筹备,2016年正式立项,2017年发布1.0版本,2020年已经发布了4.0版本。一路走来,在中国联通IT
集约化建设过程中,天宫系统从cBSS客户急剧增长的问题出发,以点带面,基于务实创新的方式进行规划,建成了一套覆盖全
国数据中心的大规模云化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联通IT技术标准,打造高效的IT协同生态。
得益于“四天”系统的支撑,中国联通建成了全球电信行业规模最大的核心业务系统,包括cBSS业务系统、客服系统和大
数据处理系统,服务全国客户。通过“四天”系统的自主研发建设,中国联通打造了“共平台、共能力、共技术栈、共研发体
系”的统一数字化敏捷底座,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
持续创新,“四天”任翱翔。传统的IOE架构不仅扩展性差,而且标准、接口缺乏统一性,堪称“七国八制”“万国博览
会”,在效率、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大量问题。而要实现对平台系统的自主掌控,解决“卡脖子”问题,首先就要沉下心来,持
续开展自主创新。
“你或许难以想象,以前,内部平台林立,全国联通系统最多时共有各类平台443个。”耿向东向记者表示,如果在软件
开发领域用两套语言沟通,无异于鸡同鸭讲,效率更是无从谈起。IT集约化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基础的一点,‘车同轨、书
同文’,用一套语言体系沟通,减少重复劳动和内部损耗,有利于面向业务前端的创新和效率提升,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均下
降,真正产生协同效应。”
网络电信 二零二一年十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