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网络电信2016第16期
P. 21
技术前沿
制棒使得原本要拉锥的预制棒平头逐渐变小成为锥型头。如图3 具的A点位置损耗也是最大的。磨具多次使用后因A点的金刚石
两根待加工锥头的预制棒,水平方向在氢氧焰或电炉加热环境 先磨损,导致磨具变形,甚至报废。预制棒经过冷加工磨削后
下对接、拉伸、成锥。如图4待加工的预制棒和把手棒,垂直放 的形状如图6,磨削出的锥型头因为包层被磨削掉一部分,导致
入电炉中拉锥。 该锥型头部位的包芯比不符合光纤的包心比,该锥型头部分参
数不良,成为加工的损耗段。该损耗段在光纤拉丝阶段产出的
图4 垂直拉锥 光纤也是不合格品,将会增加光纤起头的调整纤长度,影响拉
丝效率。
图6 损耗段
三、拉丝锥头成型技术的优缺点 2.热加工技术的优缺点
热加工技术通常是在具有双卡盘的普通车床上安装氢氧焰
采用何种加工技术才能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加工,并且保 或电炉等加热源,通过加热、对接、拉伸和成锥四个步骤,将
证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损耗量,这是各个预制棒厂家关注的问 预制棒平头加工成锥型头。该技术需要操作人员熟悉玻璃的热
题。下面将从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类分别讲述其技术关优缺点。 性能,知道预制棒该如何加热才不会开裂,加热到怎样的程度
才可以对接等等,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
1.冷加工技术的优缺点 预制棒锥头热加工过程类似拉丝过程,需要将预制棒加热
冷加工技术的实现基本采用数控车床完成,操作人员仅需 到软化温度(大约1650℃)以上,棒体软化才可以进行拉伸、
将预制棒装夹好,定位刀具,设定进刀量,即可启动设备完成 成锥作业。因为两者的加工过程相似,通过热加工成型的锥头
加工作业。该技术操作简单,人员能力要求不高,一个人可同 与拉丝锥头的形状更接近,更适合拉丝滴头,快速进入稳定拉
时管控多台设备。 丝阶段。加热源是热加工技术的关键,通常使用的加热源有气
冷加工的关键在于金刚石磨具的质量与使用方法,磨具一 体加热源和电炉,如氢氧焰、丙烷火焰、石墨电阻炉、电磁感
般的采用30~150目,厚度2~5mm,转数1000~1400rad/min, 应炉等。
冷却媒质可使用纯水或磨削液,进刀速度0.1~10mm/min。基本 通常对于外径在120mm以内的预制棒可考虑采用氢氧焰等气
上1个直径φ150的预制棒所需的加工时间约1个小时,加工效率 体加热方式,因为气体加热升温降温速度快,升温时气体热源
高。而且因为是常温加工,预制棒锥头加工完成后,无需等即 能快速提供热量,降温时将燃料气体关闭后可快速将预制棒从
可流入下道生产工序。 设备上卸下,转移到冷却装置上冷却,减少设备占用时间。
冷加工技术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刀片的磨损变形 对于外径大约120mm的预制棒,需采用电炉等加热的加热
快,其二是加工后的预制棒损耗较大。以图1的加工模式为例说 源。因为气体加热源的温度基本在2000℃以上,直径120mm以上
明这两个缺点。如图5预制棒平端边缘与金刚石磨具第一个接触 的预制棒要从表面到芯子都加热透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段
点A点,每次加工时A点都是第一个接触点,而且每根预制棒A点 时间里,预制棒表面已被气体加热到融化了,外形将受重力影
部位相对于其他点位(如B点)的磨削量是最大的,所对应的磨 响而变形,无法形成良好的锥型头。而采用电炉的加热,炉内
温度上升速度相对缓慢,时间上足够热量从预制棒表面到芯子
图5 A点磨损 完成热传导,不会影响预制棒表面的外形。但是也正因为电炉
的升降温速度慢,导致预制棒拉锥生产速度受限。
相对于冷加工技术,预制棒热加工是包层和芯子的同比例
收缩成尖锥的过程,成型的锥头部分包层和芯子比例与光纤的
包心比相同,该锥头部分仍然是有效合格的预制棒,加工损耗
较冷加工的少。同时使用热加工方式成锥的预制棒在拉丝过程
中,调整纤长度较短,能快速拉出合格光纤,拉丝效率高。
热加工技术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加热预制棒和
冷却预制棒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偏低;其二是预制棒在加热
过程中,高温环境下表面挥发出的二氧化硅粉尘容易在预制棒
30 网络电信 二零一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