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上,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式揭晓,亨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独创的“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成功问鼎,成为本届中国质量奖中行业唯一获奖企业。
“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不可能打造出客户满意的高质量产品。”
这是在获得2025年度中国质量奖,成为行业唯一获奖企业、全省唯一获奖单位后,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作为企业代表在访谈中的分享。
获奖背后,没有秘诀,只有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
早在二十多年前,亨通便前瞻性地向IBM学习,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并结合自身实践持续迭代,成功打造出独具亨通特色的“IPD 3.0”研发管理体系。
三十年来,亨通集团更是以质量为基,以创新为擎,通过“质量”与“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将质量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9月16日,在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质量大会上,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式揭晓。亨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独创的“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成功获奖,站上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台阶。
行业唯一!全省唯一!
两个唯一背后,是奖项非同凡响的含金量。
这不仅是对亨通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质量生命线的最高褒奖,更标志着苏州民企质量管理实践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权威认证。
“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之争,更是质量之争。”在当天的访谈中,崔根良阐述了亨通对产品质量的理解。“质量管理的源头在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的先天缺陷,是后期生产无论如何弥补都无法根治的硬伤。”
作为中国信息与能源互联领域的领军企业,亨通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从创业之初就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方针”,以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亨通通过将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设计的流程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深度融合,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与高可靠性,并最终形成了贯穿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
——面向客户的质量信誉、面向全球的质量品牌,“两面”是战略灯塔,为亨通的质量追求指明了方向。
——全栈式自研、全数字化赋能、全方位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全价值链构建质量生态,“四全”是实施路径,确保“两面”的战略目标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质量成果。
“四全两面”为亨通的高质量发展筑起了“钢铁长城”。
这一模式的卓越成果有目共睹:从支撑超高速网络的光纤产品,到经受25年质保考验、为全球80多个国家承建140多个项目、交付超10万公里“零故障”海洋光纤通信系统,亨通用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突破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质量管理的精准、高效与可追溯,将质量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将匠心品质内化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前不久,亨通光纤与苏州大学联合攻关研发的“骨干网络超低损耗光纤升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2025年度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项目可以帮助400G/800G高速信号的千公里级传输稳定性显著提升,成功解决骨干网络升级的瓶颈。这一技术突破并非偶然,而是植根于亨通三十余年对质量的极致坚守。
茫茫渤海,海风呼啸,50台海上风电机组,旋转着百米长的风机叶片,在一座220千伏的海上升压站协助下,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接入陆上,输送至千家万户。
这一由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渤海湾海域海洋牧场与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于近日荣获202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这一荣誉来之不易,同样是源自亨通三十余年对质量的精益求精。
这两个例子生动诠释了亨通“四全两面”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四全两面”成为亨通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密码”:
以“全栈式自研”为根基,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根自主知识产权光纤预制棒,结束中国光棒光纤二十多年依靠进口的历史,使光纤价格从每公里近两千元降到数十元,助推宽带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实施。
以“全链条创新”为引擎,一举突破深海通信系统三大世界级难题,实现“万公里超长距传输、万米深海应用、25年深海超长寿命”等极限突破,为全球信息互联互通及国家网络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以“全产业布局”为依托,从国内唯一具有从棒纤缆研发制造,到海底光电系统集成、海洋工程、海洋通信运维的全产业价值链企业,亨通光电为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150多个国际海洋光网项目。
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标准,构建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到运维服务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不仅保障了光纤预制棒、深海通信系统等核心产品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更以全周期服务能力赢得全球客户信赖,成为亨通持续领跑行业的重要基石。
十五年前,亨通率先构建了“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的“三化企业”体系。如今,随着5G/6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亨通与时俱进,升级打造了“工厂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制造柔性化”的“新三化”战略。
这一战略转型成果斐然——亨通成功建成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5G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拥有数十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通过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亨通实现了对每一件产品“一品一控、一物一码”的精准品质管控与全流程质量追溯,将匠心品质内化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用“新”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获得中国质量奖,既是荣誉,也是鼓舞,更是一种责任。”崔根良说,这份荣誉让亨通更加坚定了以质量为基、以创新为擎的发展道路。
如何推动企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崔根良给出了答案:“关键在一个‘新’字。”用“新”筑牢质量根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亨通将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让企业持续领跑。
亨通的技术创新将始终坚持“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梯度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高端延伸,不断抢占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稳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当前的亨通,依托其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研发创新网络,成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国际化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这支顶尖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亨通持续创新创造、引领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发展就要全球会聚高端人才与科技领军人才。”展望未来,崔根良表示,亨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加速打造高科技、高质量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亨通将积极投身于国家战略,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更强的“亨通力量”,持续以匠心铸就中国质量、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把更高质量的中国产品和服务带到全球舞台。
除以上报道外,新华网、江苏新闻、苏州新闻、吴江日报等,以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览富财经网,中国工信新闻网、光电通信网、C114通信网、中国线缆网、北极星电力网、电线电缆网、飞象网等媒体平台,也都相继宣传报道亨通以质量管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
质量强则百业强,质量兴则经济旺。推动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关键。从突破技术垄断到制定国际标准,从建成 “灯塔工厂” 到领跑新质生产力,亨通的质量强企实践证明:唯有坚守质量初心、勇攀创新高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亨通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质量第一”的深刻内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民企智慧力量。